寫作是最簡單去感受創造的途徑

11 March 2023

隨著網站搬家以及排版改善, 有了機會重新檢視每一篇文章, 慢慢發現, 寫作在每個不同的人生階段, 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年輕的時候, 可以說是個血氣方剛的大學生, 每一天的生活都被新知識灌溉, 寫作就如同一畝田, 盡情享受在播種到收割的過程。

出了社會, 生活型態大轉變, 寫作就好像一場生活中的作戰, 需要在每個縫隙之間, 找到時間, 才能攻克, 寫出一篇文章。

但到了某一個階段, 生活的許多方面更加穩定, 寫作又是一個我重拾的技能, 卻也知道不如之前可以洋洋灑灑, 每個用字更加洗練, 每一句話都會想要簡單一點。

但寫得越多, 更加發覺寫作的確是有難度的, 而更深一層的說, 要寫作這件事, 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門檻。

閱讀了程式設計師 Piglei 所寫的文章, 好像能找到為什麼我有程式魂, 因為寫作跟寫程式都是一種 「創造」 的過程。

我是喜歡創造的

寫作是一種創造, 寫程式也是一種創造。 架設部落格則是在數位時代, 同時融合寫作與程式的一種創造。

可以很有彈性, 平地而起的製作一個網站, 或者透用既有的模組, 又如現在的我, 使用別人提供的服務, 再加上一點自己的小修改。

這一些, 都不是單純的拿著成品, 而是不斷地在 「創造」。

創造本身是比較單一且獨特的, 可能是重組, 更極致的或許變成了一種發明。 很多事情不是新的, 但是經過 「人」 介入後, 相同的事情就會變成有所不同。

寫作如此, 寫程式亦然。

一樣的文字, 每個人寫出來就不同。 村上春樹筆下的日文, 化成了一段段充滿思考與浪飯的小說, 架構出了一座挪威的森林; 東野圭吾則透過日文, 交錯時間線, 讓人陷入推理的洪流, 開了一間解憂雜貨店。

從來都沒有定型, 一樣語言, 經過 「創造」 的化學作用, 幻化成為了不同的樣貌呈現。

所以我喜歡寫作, 這也是生活中, 最簡單去感受 「創造」 的方式之一。

雖然的確有許多不同的困難點, 不過援引一句上述文章所說的:

不論編程還是寫作, 只有 「寫」 才是提升能力的唯一途徑。

所以繼續寫下去。

#寫作









2006 - © 未來六米, made with ♡ by Blot.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