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到 Typlog 的第一天
28 December 2021說到底, 東方與西方的思維還是不同, 這是我這幾天使用 Typlog 下來最大的感覺。
有思考到中文、日文的規則以及排版, 相較於十分興盛的國外平台, 用起來的舒適感跟被在乎的感受, 實際上的感覺真的有很大的不同。 尤其後台語言選項有個「正體中文」, 甚為感動。
今天算是正式平台搬家的第一天, 雖然已經轉移了不少文章, 也使用 Typlog 幾天了, 但正式移轉域名是今天(2021-12-28)。
到目前, 感覺都是蠻好的, 整體使用上跟期待並無太大落差。
有幾個特色, 讓我有很大的信心。
信箱的回信速度
前幾天, 寄信問了一下後台幾個搞不懂的項目。 我對於服務時間的要求, 大概就是以 24 小時為一單位, 如果過了幾天都沒有回應, 會對於平台的未來失去信心。
今天特別一看, 才發現原來回信被歸類到垃圾信箱了, 可能是因為第一句只有一個 「Hi!」, 並沒有署名。 之後再設定域名的時候, 往返了幾次, 發現回信速度是非常快的。
這種有事情能夠找到人的感覺, 增加了自己的信心。
第三方元件整合
這個蠻令我訝異的, 我使用過的幾個部落格平台, 並沒有這麼多整合的功能, 例如 Cover 可以直接搜尋 Unsplash、Pixbay、Pexel, 不用自己上傳。 Telegram 與 Discord 社群通知等等。
另外一方面, 還可以簡單地在內文裡面插入 YouTube、Spotify 等等, 這一些都還蠻符合實際想要使用的情況, 與其說只是部落格, 進一步的可以說, 幾乎就是很進階的內容管理平台 (CMS) 去架設網站的規格。
未來的拓展性
有些小貼心的地方, 真的是很值得跟大家分享, 例如我可以把一些文件 (Asset) 建構在 Typlog 之中, 然後引入在文章或者設定之中使用。
還有我還沒探索完成的 Member 以及 Subscriber 功能, 另外一方面還有 Podcast Hosting 都是讓我覺得未來有更多可能, 想要繼續使用下去。
今天有個小插曲在設定個人域名 (Custom Domain) 的時候, 才發現 Cloudflare 的 API 改版了, 造成我沒有辦法使用 SSL。
替代方案讓我順勢把 DNS 伺服器轉換, 從 Gandi.net 轉換到了 Cloudflare 之中, 看起來使用體驗跟速度都相較於原本的舒適, 不失為一個因轉換獲得的益處。
慢慢的, 我好像不會再去搜尋, 去思考有哪些架設網站的平台, 反而是走向收斂的情況。 我想, 可以有信心的說:「Typlog 繼續營運的一天, 我應該就會繼續付款使用跟支持下去。」
如果有一天 Typlog 不經營了? 我想過, 自己開發一個 Python 寫出來的平台吧!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