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Heptabase 做筆記一個月後,決定停止訂閱

12 September 2023

趁著還有早鳥優惠,我訂閱了 Heptabase,經過幾個星期的使用,我並沒有繼續訂閱,對我來說,使用起來不適合。

我一直在思考大腦外部化的可能性,原先我以為 Heptabase 能夠符合,但隨著使用,我漸漸體會到,使用卡片進行連結,並非我的思考方式。

我的體認是,大腦的存在許多「自主的連結」,而 Heptabase 的確嘗試體現了部分的運作可能,但缺乏了感知這一塊,而感知對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思考元素。

進一步地探究,我覺得感知這個功能,尚無法透過數位工具擷取、收納

我們需要透過與自己的對話,重新喚醒那時那刻的身體感受。

數位筆記很難呈現立體感

使用 Heptabase 之前跟剛開始,我認真閱讀了創辦人 Alan 的文章,重新去體會他創造 Heptabase 的脈絡以及設定的使命。

Alan 的文字很動人,也深為 Heptabase 的願景—Heptabase 的願景是打造一個任何人都可以有效地對任何事物建立深度理解的世界—所觸動。客觀而言,再這樣的利基上,Heptabase 的確走在正確的途徑之中。

尤其是最近加上了日誌(journal)後,Heptabase 更加的完整,幾乎可以涵括所有數位筆記的層面。

透過一個個白板、卡片與關聯,建構出來了一個龐大的思考與學習的筆記,實用、好用、夠用,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細細推敲,我覺得數位筆記工具,少了「立體感」的呈現。

即使是 Heptabase 的白板已經具有強大的功能,但都還是在一個二維的平面上面,提供我們恣意揮灑的空間,但人的生活是至少在一個 3D 的空間中。

如果我們再把感覺算進去,人的生活更是直接會在一個 4D 的平面之上,除了視覺的角度之外,嗅覺、味覺、聽覺等等。

想像力帶領筆記跨越邊界

即使時代演進,人類生活樣態的改變仍然有其脈絡,幾百、幾千以來,語言、文字、書畫始終扮演著訊息傳遞的角色。

最成功的傳承,是將先人的知識留下來,推動了社會在生活方法進步,但我們始終沒有超越語言與文字。

遠古時代的石文,文明時代的竹簡,直到現在的紙張書寫,我們傳遞知識的一大塊方式,就是留下文字。

但文字的缺陷在於,需要依靠想像。而想像的要素多元複雜,端乎每一個接收資訊的人的背景、經歷等。

數位工具,沒有辦法將人的想像納入其中,尤其是在知識脈絡成長的時候,我們可以透過連結,嘗試外部化所有的思考,但感情這個因素,始終獨立於工具之外。

我稱這樣的一體性為「立體感」。

輸入型筆記有其限制

多數的筆記工具,都強調在「輸入」之上,Heptabase 強項中的一環,也是讓我們重新組織所吸收到的知識。

剛好,最近要做一趟旅行,所以我使用 Heptabase 製作旅行規劃。

  1. 首先,創建一個白板;
  2. 接著把行程變成一張卡片;
  3. 創建卡片紀錄所需要的簽證、交通訊息;
  4. 把行程連接到卡片;
  5. 開始查詢缺少的地方,例如入境的資訊、各種機場的資訊、景點訊息;
  6. 再重新把一張張卡片連結在一起。

重複以上的動作,我的確規劃完成行程了,也順利解決了「旅行規劃」這個命題。

那種感覺很像,我做完了一場研究,然後我的白板呈現了研究成果。

That’s it!

我忽然間無法透過成果,找到我對於這趟旅行的感受。但我著實花了時間,去完成了規劃,也順利的把規劃落實在現實生活之中。

感受去哪裡了?

我不期待旅行嗎?還是我對於這樣的安排,覺得無聊?都不是,而是拆解的過程,把感受知識化了,而知識的中立性,讓感受浮出的機會減少了。

這不是 Heptabase 的設計錯誤,Heptabase 對於知識拆解,重組後的成果,幾乎做到無可挑剔。

然而,學習知識跟過生活,本身就有一定程度的扞格。

重新拆解成便利貼筆記

我所追求的筆記,是跟我一起生活,幫助我度過生活的片刻,對於累積知識,我的需求是少的。

所以,我換了個方式。

我直接把所有筆記拆掉,就像一則則的便利貼一樣,他們不必然連結,卻也可能互相支援。

我從我會做的事情出發,要怎麼去機場,哪個機場要怎麼通關,抵達哪個飯店,行李麼包裝,我在用筆記去貼近想像的情境。

然後我把這些情境,從腦海裡,拉出來變成一則則獨立的任務筆記。

Agenda 筆記專案設計Agenda 筆記專案設計

我不是在整理收集來的知識回答問題,而是去寫出我的每一步動作,透過資訊的收集,完成內心所想像的藍圖。

不需要有太多連結跟結構,因為在時間流之下,每一個人所能走的路都只有一條,透過筆記,我描繪了屬於這次旅行的那一條路。

經過實驗,這樣的方式幫助我在看筆記的時候,更快速地抓回感覺,以及想像的空間。

依照這樣的脈絡,Heptabase 對我來說就太過強大。的確,我也可以透過關聯、白板創造一樣的效果,但總有殺雞用牛刀之感,也就停止訂閱了!

本文受下列文章啟發:

  1. Why note-taking apps don’t make us smarter
  2. 用純文本作效率軟件 -#10
  3. My Vision: The Roadmap
  4. Heptabase 1.0
Latest Updated on 1 February 2024



上一篇文章
為我的 2022 復盤

2006 - © Eyewithouts, made with ♡ by Blot.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