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別人的筆記來認識自己
12 December 2022打開臉書, 我追蹤的一些粉絲專頁, 相繼貼出一些很委婉, 卻又很好聯想的文字。 講著並沒有相關證照, 卻也能夠推廣線上課程。 名為諮商筆記, 到底是不是需要專業的諮商證照?
網路上有多方論戰, 既名為諮商卻又說只是在分享自己的經驗, 然後整理成為一套系統, 讓大家可以有機會暸解自己, 從自我覺察到自我療癒。
這樣的包裝, 並不是第一次看到, 所在多有, 只是能夠大喇喇地將 「諮商」 兩字掛出來, 多少是在打法律的擦邊球, 行銷訴求應該遠比內容所做的專業訴求更顯眼。
然而, 我最關注的不是到底怎麼行銷, 或者幾千人的募資, 上百萬的募資金額, 而是傳達出了一個我來幫助你的意念。
不下一次, 在我上許多關於身心課程的時候, 我收到過一個印象深刻的概念: 你要讓一個人深藏的事情浮出來, 就要有能力接住它。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想面對的事情, 但卻都有屬於自己的原因, 而當有機會的時候, 只要找到一個自己認同的窗口, 很容易會開始訴說。
訴說通常不難, 難的在於聆聽者是否有能力, 做相對應的處理, 或者是不做任何處理。 這也是為什麼, 社會普遍將 「諮商」 當作是一種專業。 因為, 接住對方的情緒, 是需要經過練習以及不斷的成長。
受限於自身經驗, 每個人能夠接住的類別有限, 甚或接不住任何迎面而來的人。
「人」就是如此多元跟獨特, 在生物體上面, 我們是一個有機體的組合。
剛剛看到電視正在播 ⟪火力全開大胃王⟫, 每個人在短時間吃了十幾公斤的食物到身體上, 但即使站上體重計, 體重的變化與進食的重量必然不同。 連簡單的質量不滅定律都已經難以適用, 更遑論我們再把心理層面加進去。
多元與獨特, 創造了每一個個體, 也成就了現在的自己。
在認識自己的路上, 最不需要的就是參考別人經過系統化的累積, 而是在每一個可能的經驗當中, 找到更多選擇的可能性。
其中有一個很好的方式, 就是廣納百川, 拓增自己可以使用的工具, 想想光命理就充滿了各種不同的工具, 八字、 紫微、 占星、 13月亮曆等, 針對事情又有卜卦、 塔羅等等, 靈性技巧的領域更加無邊無界。
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資訊取得成本非常低廉的時代, 感謝網際網路的發達, 感恩願意無私分享的每一個人, 掌握搜尋的能力, 你就可以開始踏上認識自己的道路。
希望你能夠相信, 每一個人早已經內建認識自己的能力, 更要相信沒有人在認識自己的道路之上, 會有一模一樣的經驗。
只有你自己願意踏上去, 才會知道原來那個尋找已久的 GPS 導航, 早已開啟。
如果今天剛好對面有一個人, 或需要一個人在你對面的時候, 請找一個能夠接住你, 尊重你完全自主的人。 相信, 不會是一個線上課程。
#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