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不用超熱門的 Notion
18 July 2021最近偶爾會看 Google Analytics 跟 Google Search Console, 發現 Notion 搜尋的人很多, 我網站上關於 Notion 的文章也很多人瀏覽, 有幾個關鍵字組合讓我特別注意: 「notion 缺點」 、 「notion 取代」 。
讓我特別注意的原因, 是我自己常常也會這樣, 去找找看有沒有其他更好的產品, 尤其目前真的是一個 Notion 當紅的時代, 擁有一個逐漸成長的生態系, 忠實的使用者族群等等。 更有趣的事情是, 如果我們使用 Notion 搜尋, 前幾頁幾乎都是給予肯定的文章。
不可否認 Notion 的設計理念跟強大的資料庫(Database)功能以及區塊(Blocks)的設計方式, 跟許多同類軟體的設計很不同, 會受到大眾喜愛跟推廣, 也著實不意外。
兩年前, 我已經不再使用 Notion, 但最近看到這麼多人的推廣, 我也回頭想過要不要繼續使用, 但用了一下還是覺得不太適合我。
因為我覺得: 「所有在 Notion 裡面做得到的事情, 其實你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做到。 」
最好的參考就是, 我固定收看的電腦玩物部落格 Esor 站長同步在推廣 Evernote、 Google 雲端文件跟 Notion, 曾經我問過他怎麼分別, 也收到很棒的回覆。
為什麼不用 Notion 了?
其實結論很簡單, Notion 龐大到難以掌控, 在它設計出來的第一天, 其實就可以發現, Notion 他從來都不是要以簡單為導向, 更不會是一個筆記軟體的思維。
您如果曾經使用或正在使用 Notion, 我猜多少都會有這樣的感覺: 「好像可以做到很多事情, 幾乎無所不能! 」 這個感覺是對的, 因為它真的幾乎無所不能。
強大的資料庫設計、 直接發佈成為網站、 快速且漂亮的介面客製化功能, 都是許多筆記 App 產品未涉獵的範圍。
但我不使用 Notion 也正是因為這個特色, 一言以敝之: 「Notion 不夠簡單, 而且基本上它很難做到簡單。 」
Blocks 的設計, 讓 Notion 遠遠地脫離了筆記的功能。
你可以想像一個畫面, 你擁有一本紙本筆記本, 然後那本筆記本上面, 貼滿了無數張的便利貼。 那個畫面就是 Notion 設計出來的架構, 看似很方便, 想要換的時候撕起來, 貼到新的地方就可以了。 但我自己用起來的感覺是, 十分凌亂。
同時也造成速度真的變得很慢, 依照我們已經培養起來的數位使用習慣, 所謂的線性編輯概念, Blocks 有時候用起來會非常卡
所以我在 2020 末停止使用。
最近進去重新看幾個頁面, 速度相較以往已經快很多, 但還是蠻常看到轉圈圈的情況。
您願意接受 「軟體核心」 的概念嗎?
我是一個全數使用 Apple 裝置的人, 所以整合度一直都是我追求的一大重點, 那種整合度的根基是 Apple 內建的功能, Notion 的生態系幾乎是完全獨立在裝置之上, 這一點的好處是他可以同步適用 Android 跟 iOS/iPadOS 等系統, 又支援強大的電腦編輯模式。
以前的文章我曾經提過, 如果你追求的是 「裝備核心」 的概念, 那 Notion 看能不是和, 因為它是以軟體核心為設計的。 裝備核心是, 可以在不同地方用不同的 App, 但只要是能夠整合進到使用裝置的內建系統, 就算改用了別的軟體, 幾乎是無痛的。
軟體核心這個概念, 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重大的缺點, 我也體驗到從 2020 年末開始, 我本來架構在 Notion 裡面的一些系統, 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慢慢建立新的架構。
Notion 提供的架構因為很強大, 所以當有一天不想要使用的時候, 機會成本是高的。
這是個人選擇的問題, 沒有好與壞, 但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人, 可以有意識進行這個選擇。
而我幾經思索後, 覺得人生還是應該簡單一點, 我已經承擔了一個成為蘋果一族的機會成本, 那應該回來好好看過怎麼用蘋果生態圈, 況且蘋果生態圈的豐富, 讓我更找不到理由再被 Notion 生態圈綁住。
如過要說缺點的話?
沒有一個軟體是完美的, 使用的經驗也非常主觀的, 但就 Notion 使用上的缺點, 我條列跟簡單說明如下:
- 速度且很吃網路:以前真的很慢, 但最近進去看速度真的快很多, 目前差異其實已經很小了, 但要看網路。 而在離線工作的時候, 方便性都不如網路連線的時候, 差異頗大。
- 跟系統整合度低:這一點上面已經講過, Notion 的行事曆、 提醒通知都無法直接整合到 iOS/iPadOS/MacOS 之中。
- 試算表功能是複雜的:資料庫設計概念上, 不像是 Excel、 Number、 Google 的簡單方便, 所以單純要當表格或資料庫, 會多經過很多複雜手續。
- 不是很純的 Markdown 編輯器:其實我覺得支援度不是特別的高, 反而用他們自己的快捷輸入法更好用, 如果要輸出成 markdown 會需要下載一個檔案。
- 複製貼上到外部很慘:通常你只要複製貼上, 幾乎都需要重新排版, 在 iPad 甚至連選取都是困難的。 這一點其實我自己是非常不能接受。
還有一個我並不打算條列, 但可以說一下。 Notion 會令人很依賴工具, 因為生態系的完整, 所以 Notion 真的是可以用各種說法、 做法去完成想做到的事情, 這是好處, 但又因為它很難轉移到其他系統之中, 也產生了壞處。
如果您是一個先有自己心法、 想法, 才去完成 Notion 頁面製作的人, 這一點對你的影響就不大, 但如果你是一個比較訴求下載版型來使用的人, 建議就真的要去了解版型製作者的想法, 甚或是具備一點能力, 可以做一點自己的微調。
後 Notion 時代我用什麼?
其實之前我已經寫過蠻多文章, 表達離開 Notion 之後, 很多系統都重新組合了, 包含了筆記、 時間、 財富管理等系統, 之前也找到不錯的專案管理工具 Quire, 開始透過不同工具的串連, 建立了一個以裝置為主體的系統架構。
- 筆記軟體:我目前主要使用的筆記軟體就是
Agenda, 除了主要的子彈筆記, 還收納了工作整理、 靈感、 事業管理等等, 大家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 - 時間管理:之前寫過時間管理的相關文章, 但最近剛好測試出來新的時間管理系統, 使用的是行事曆配合 TimeCamp, 使用到目前為止來說, 應該是最實際能落實且方便檢視的。
- 財富管理:現在使用起來最滿意的是 Jumsoft 出品的 Money 這一套軟體, 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
- 專案管理:這是最新正在試驗的, 目前使用的是
Quire。
Notion 當紅, 很多人都提供了很多不同的思考、 想法以及用法, 在這裡其實我也只是提供一種不同的思維。 畢竟就像我不斷強調的, 沒有一個 App 是完美的, 更換也只是數位生活的常態之一, 我有個深深的相信, 每個人都會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模式, 那可能是集結很多經驗, 也可能天外飛來的靈感, 但應該都會是美好的創造。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