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屬於自己的獨特交集

22 December 2022

閱讀完 ⟨個人品牌如何找到產品/服務定位? 關鍵是找到自己的 Category⟩ 開始嘗試自己做一個自己的版本, 有個困難的就是我的 Metrics 真的是太多了, 所以收斂起來大概只能跟類別有關係。

總的來說, 我覺得就是 「透過拓展繼續去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拿回自己的選擇權。」 是我主要經營的核心議題, 但目前看起來比較難的地方是, 希望帶給他人的成果會是什麼?

最後我寫下了 Mindfulness with Inner Body–從自我內在產生的正念系統–不過在我今天把每個項目翻譯後, 就自然地寫出了 「遇見未知的自己」。

每一個人的內在都有無限的潛力, 更值得不斷地探尋與追尋。

我為自己擬定的 Category, 使用 Excalidraw 製作我為自己擬定的 Category, 使用 Excalidraw 製作

根據我過去的經驗, 許多要走身心的人, 都會漸漸離開所謂的 「俗世」, 從轉換自己的正職工作, 最後以個體為主的經營事業。

舒適圈是個好物, 讓我們可以在既有的框架之下, 選擇我們能夠解決的問題, 當解決之後更有信心, 就用這一套準沒錯。

我持有相反的觀點, 從來不相信一套方法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更對於所有事情訴諸 「能量」、 「宇宙」 的捷徑詞, 抱持的極大抗拒。 但這卻是很多徜徉身心靈一陣子的朋友, 最常給出的一種答案。

比起這些 「究竟」, 我更喜歡踏實一點的方式, 在生活之中的血肉之軀。 有不同的人際交流, 能感受到自己的各種狀態, 在生活中必然出現的各種身份、 情境。

在過去的幾年之間, 老實說, 身邊有許多人催促我, 也建議我可以慢慢開始做點所謂的 「療癒」 工作, 每每到了這個時刻, 心裡就會有一股拉扯, 因為本質的我是很喜歡所謂的 「俗」 的生活。

「俗」, 聽起來好像是貶抑, 但對我來說這麼現實的地方, 充滿了無限的樂趣

在俗世之中, 你不全然地擁有心中所想之 「絕對的自由」, 很多比例的時間都貢獻給了 「不得不」 這三個字。 這樣情境反而更可以提供一個很有力的思考點, 思考如何增加彈性。

過去這幾年, 伴隨自己的學習跟成長, 最明顯自我觀察到的改變在 「話語」, 少了很多限制性用語, 變成更有彈性的說法:

  • 困難轉換成為 「挑戰」
  • 能力不足換個說法是 「守備範圍窄」
  • 時間不夠轉變是 「需要多一點溝通」

這一些都非常的實打實的職場經驗, 因為我們不是單槍匹馬的人, 無法避開所謂的挑戰, 無法選擇在你職場的夥伴, 也必須要面對組織文化。 這些看似生活中的無可奈何, 著實是滋養思考的一畝良田。

進一步拓展到自己的興趣跟本能, 邏輯思考的能力更讓我在看似虛無飄渺的身心與靈性世界, 挖掘更多的理論基礎, 並能夠有能力探索網路、 科技的數位世界, 讓你有機會透過這樣的管道找到我。

所以當正在畫這我的所以當正在畫這我的 Category 的時候, 在面對真實自我的巨大挑戰下, 拋棄了許多我以為需要的事情, 然後落下了這些看似無相關的彼此, 卻也在每一個交集處, 又能夠找到更落地的生活實驗。

最終希望能夠透過文字的力量, 讓覺得身心與靈性遙不可及的每一個人, 從自我覺察開始, 遇見未知的自己。

#自我成長









2006 - © 未來六米, made with ♡ by Blot.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