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浸在 Blot 簡單的體驗中

3 November 2021

持續上幾篇文章的說過的, 不知道是共振到了什麼樣的能量, 但最近真的是不斷的轉換、 轉換、 再轉換。 其中當然有很掙扎或者消耗的地方, 經過反覆檢討跟思考, 持續的釐清自己的思緒。

這中間看到的非常多不同的點, 充滿著挑戰自己的機會, 但每次的挑戰也都帶來了相應的成長。 我覺得目前大概有一些心得, 在此也慢慢分享出來。

我自己覺得身為一個會受完美主義影響, 然後變動是個性中一部分的人, 常常換來換去是一個常態, 但去時變動與更換有很多種形式, 今天從轉換網站的歷程說起。

這次的轉換, 我認為非常值得記錄, 我從 Hugo 轉換到了 Blot.im, 值得紀錄的原因是, 我花了很多時間尋找, 在這個尋找的過程中, 重新錨定了自己想要的內容, 然後才定案了下來!

不斷往內看看什麼卡住

這一切的開始, 其實是我發現, 我好像不太喜歡寫作, 明明就已經發表了許多文章, 大腦也在每天都冒出了許多想法, 但當我要化成文字的時候, 發現有一種覺得怎麼會這麼複雜的感覺。

就是這個 「複雜」, 讓我在這幾個月之中, 不斷的陷入一種尋找的過程。 因為就 「寫東西」 這件事情, 對我來說並不複雜, 而且我是喜歡也有能力做的事情。 但這個理由卻卡住了我, 讓我覺得寫東西好麻煩。

既然如此, 那就再往下走, 去了解自己覺得複雜的地方是什麼, 漸漸的我找到一個點, 因為我覺得寫作跟發表是同一件事, 所以當我想到寫作的時候, 更多時間上, 是覺得 「發表出去這件事情很複雜」。 在完美主義的邏輯上, 既然末端是複雜的, 那前端我們乾脆就不要做了。 所以寫作本身對我的愉悅感, 默默地被發表的複雜淹沒。

再往內看看的時候, 會發現這裡面的 「複雜」 是多元、 充滿層次的:

  1. 我自己開了很多內容平台的帳號, 想要都去發表, 看起來好像可以累積很多粉絲。
  2. Hugo 在發表上面, 我採用的方式需要經過五個跟寫作無關的步驟:寫文章、 複製到 Hugo 檔案夾、 找圖片、 上傳到圖庫、 設定 front matters、 透過 Github Desktop 同步。
  3. 有太多選擇需要去決定, 例如 front matters 有好多變數, 要用什麼軟體去修改等等。

看起來很靈段, 但其實我自己做了很簡單的歸納, 就是每一個步驟都是耗能的情況下, 所有的寫作能量就在這些隱形的思考中, 還沒開始寫就消耗掉了。

所以, 我想要做一件事情, 就是 「簡單」。

足夠簡單卻又保持彈性

之前寫過一篇關於簡單的思考, 我拿出來重新看了幾次, 感覺到上次其實要的簡單, 已經經過優化了許多。 但這一次, 我要的簡單是更近一步的, 在步驟上面更加簡單。

講起來很抽象, 但實際上就像我選擇 Markdown 成為我生活的日常一樣, 這種升級版的簡單, 就是更著重在流程的簡化上面。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地方, 就是我的網站內容, 自然就從這裡開始實驗了!

我找了很久, 到底有什麼會比 Hugo 更簡單而且類似的條件, 大概接近一個月的時間, 上班之餘, 我都在尋找跟嘗試, 不同的網站架設平台, 研究過不下十種的平台, 有些還申請了帳號或繳費使用, 例如 Wrtie.as、 Blogstatic、 Ghost 等等, 最常出現的感覺是 「應該就是這個了吧!」 用了幾天之後, 才發現, 不是這樣的, 好像有哪裡不符合我的需求。 然後申請退費等等, 更換到新的平台。

一次次的嘗試, 一次次的轉換, 讓我發現一個真理, 我喜歡的東西是 「簡單」 又能夠 「保持彈性」 的。 簡單卻沒有彈性, 或者是不夠簡單, 其實大致上來說就不是合於我使用的內容。

有趣的是, 通常這樣的平台是充滿理念, 但卻不太會紅起來的。 現代流行的平台是那種, 能夠融合很多功能, 或者提供許多炫目的版面或者服務, 我覺得 Wordpress 就是其中的翹楚, 沒有什麼做不到, 但要做到好卻要花很多時間。

最後, 我找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平台, 就是目前正在使用的 Blot.im。

純化的理念醇化的平台

Blot.im 是一個很有趣的平台, 非常簡單, 透過連結 Dropbox, 使用 Markdown 就可以完成文章的發表, 整個平台沒有提供超級厲害的工具, 但是卻提供各種你可以自訂的空間。 例如, 你可以開發自己的模板、 樣式, 只要具備 HTML 與 CSS 基礎, 甚至會寫 Javascript 的人, 就可以做出你要的功能。

而且我非常喜歡開發者 David 的理念, 他在服務介紹 (About) 頁面是這樣的寫的:

I like the flexibility and simplicity of plain text files. For years I’ve used text files to store my notes. One day I realized that those text files contained enough information — both in their contents and metadata — to generate a complete blog, without interfering with the structure of the folder or my writing process.

第一句話, 就完全打中了我的點—flexibility and simplicity—後面的說明, 更是令我深深的省思, 過去這段時間, 我很追求在 「完整」 這件事情, 但 David 說:「其實僅僅只是文字檔就已能提供足夠的資訊。」 認真逛過 Blot 的網站, 基本上就是純文字的基底, 配上必須的圖片跟影片。

我大概從 10 月 20 日開始使用 Blot 到現在, 這樣的概念連帶影響了我的日常, 去感受 「文字的純粹」, 順便也讓我重新體認到 Markdown 設計以及使用邏輯。

那種雙手在鍵盤上面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事情, 我其實蠻喜歡這種感覺的。

#blot #blog










2006 - © 未來六米, made with ♡ by Blot.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