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我行 Salute⟫ 人不是沒有選擇, 而是選擇需要能力

2 February 2022

已經找不到讓我買這本書的那篇文章了, 我只記得, 那一天看到一篇文章, 講著許芳宜跟她自己身體的故事, 模糊的印象中, 有段文字告訴我們, 要多去尊重自己的身體, 去聽到身體想要跟你說的訊息。

就是因為這樣跟身體的相處, 所以讓我選擇買下了 ⟪我心我行 Salute⟫ 這一本書, 所以我一直以為這是一本, 在講述許芳宜跟身體的故事, 不過讀起來才發現, 這是一本類似自傳的書, 許芳宜完整地透過書籍分享了他的人生觀。

要先聲明, 其實我對於閱讀自傳的興趣並不濃厚, 畢竟每個人的故事不相同, 如果不是故事剛好切中自己的點, 閱讀起來會有點找不到味道, 當然這一本書多少也令我有這樣的感覺。

然而, 在經歷豐富的人生上, 總是能夠看到一些關於不同的世界觀, 身為國際知名的舞蹈家許芳宜, 透過書中很大一部分想要告訴大家, 很多時候都是苦過來的, 但只要方向、 目標能夠確認, 再大的環境因素, 都是能夠被克服的。

但看完整本書, 鼓動共鳴腔的次數有限, 但卻每次都令我點頭覺得, 這個點有到。

改變是一種選擇

人總是有幸與不幸的點, 我覺得許芳宜很幸運, 很快就知道自己對舞蹈的熱情;雖然, 伴隨的資源上的不足, 其中最大一部分就是金錢。

溫飽是很基本的問題, 但要在一個語言不通, 人際關係冷漠的國家溫飽, 這個基本的問題, 就變得益加困難。 而這正是許芳宜在紐約的經歷。

一個人在紐約, 他有兩個選擇, 一個就真的先回家弄的豐衣足食, 然後回到想要的目標;另外一個是, 想辦法在這個社會、 殿堂, 活下去。

選擇的過程從來不容易, 未知本身的不確地性就是一種巨大的恐懼;相反的, 未知的不確定性也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美好驚喜。 為何總是選擇想像恐懼, 卻冷落期待的喜悅, 是個性使然嗎?如果未知是一種命運, 那我相信人造命運, 性格創造未來, 我相信態度可以影響生命的棋局。

其實選擇不可怕, 真實的可怕是, 因為我不知道選擇的後果, 看著那一份未知, 我們就會喪失選擇的勇氣, 可能好, 也可能壞, 只是人性通常會往壞的地方多放一點權重。 因為相較於開心, 「痛」 遠讓我們更有深刻的印象

但每一次的選擇, 都是一個機會, 一個跟過去的自己告別, 邁向未來自己的機會。

常常說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但其實更好的詮釋是, 機會是留給有能力扛起的人。 而許芳宜就是不斷的在確認自己的目標下, 去培養自己的能力, 最後成為了瑪莎.葛蘭姆舞團、 雲門舞集的重要舞者。

人不是沒有選擇, 而是選擇需要能力。

面對生活中的真實

而正因為這一切的不同, 生命中無時無刻都有需要面對的事情, 面對每一次的決定會帶來什麼後果。 許芳宜離開國際知名舞團後, 已是知名舞蹈家, 當想要跟其他知名舞者合作的時候, 一樣面對常人的猶豫、 擔心甚至是害怕。

跟一般人一樣, 曾躊躇在 「已讀不回」 的尷尬之中, 卻因為太想要完成心中那個目標了, 所以還是鼓起用勇氣, 抱著石沈大海的心情, 開始了第一步, 卻獲得美好的回音。

面對慾望可以讓人看見目標, 面對恐懼可以讓人看見問題, 等於找到解答。 只有面對才有機會主導, 只有主導才看得見優勢。

正因為那份慾望的強烈, 才能夠讓自己在恐懼的面前, 堅定目標、 發現問題、 尋找答案, 夠多的想要, 才能有機會說服自己面對, 當面對了, 才可能主導。

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逃避, 我們跳過了失敗的低落, 卻面對了一份帶不走、 離不開生命的 「遺憾」 。

挑戰失敗是一時, 遺憾卻是一輩子。

生活很真實, 端視我們是否想要積極面對, 我們可以停留舒適圈之中, 但這不是我們該活出的光彩, 就像一艘被造出來的船, 可以永久停泊港口求一份安全, 但這不是它被製造出來的目的。

不要追上別人, 而是成為自己

「舞蹈家」 在傳統的華人社會中, 幾乎等於賺不了錢的代名詞, 因為很難溫飽, 這一條路自然地承載了很多父母的擔心。 而這一份極具重量的情緒, 最好的辦法就是 「做」 出成績。

這一路上, 許芳宜接受過許多不同的大師引導, 也持續的回饋鄉里, 更大一部分, 是不斷的透過身體重新認識自己。

以身體為職業的人, 依然需要面對的老化、 受損, 更甚者是過度消耗, 尤其是在拚命的人身上, 當然情況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身體透過自己也出了功課給使用者, 讓使用的人, 重新察覺到自己。

只追隨他人的速度, 卻忘了自己的節奏, 很容易絆到自己的腳而跌倒。

透過每一次的考驗, 去讓自己能夠獨立思考, 創造對責任與信用的認知。 並提醒自己真實的面對自己, 而不是為的外求去看到別人, 甚至去追隨別人的腳步。

而人生下半場, 除了舞蹈家外, 更多了教育者的身份, 開始帶的人們認自己的身體, 讓身體快樂, 同時更發現, 很多時候, 人們都是想要追上一個外在的目標, 卻忘了自己那把尺的刻度與他人不同的可能性。

每個人身上都有一把屬於自己的尺, 不要拿別人的尺評量自己, 也不要拿自己的尺測量他人。

純淨的快樂, 身體的記憶

拿起這本書主要是因為被許芳宜與身體的連結、 相處方式吸引, 最後仍是回歸到了身體。 身體是有記憶的, 當你的身體舞動伴隨情緒的時候, 身體會把動作跟情緒都記錄下來, 就像扮演聶隱娘中的嘉誠公主、 道姑時, 學習撫琴一樣, 身體記憶了那段情緒, 大腦就少了許多用武之地。

所以身體很好用, 當快樂的時候, 身體會記; 憶當悲傷的時候, 身體也會記憶。 小時候純淨的快樂被身體記憶著, 長大了每次想到跳舞的時候, 快樂感就自然而然出現。

許芳宜在書中最後的篇幅中, 說了一段話。

身體很聰明, 害怕時會逃避, 所以不能讓身體害怕, 要幫助身體找回信心。 當站著的動作太吃力時, 就發展坐著的練習; 坐著累了, 就躺下來翻滾延伸肢體; 當我發現腿力不足, 就開始訓練手臂、 加強核心, 學習蜥蜴四肢爬行, 分散四肢的力氣。 這是身體給我的功課, 沒有刺激就沒有學習。

#閱讀









2006 - © 未來六米, made with ♡ by Blot.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