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到的個人品牌三個 Role Model
27 January 2023您好, 這是創富週報第五期 (2023W4) , 每一週, 用最貼近當下的思考, 為人生增添更多可能, 邀請你暫停五分鐘, 留給閱讀。
大年初五開工日, 我也正在寫這封第一次改到週五 (大年初六) 發送的信。 所以, 也算是我的開日了吧!
這次的年假長達十天之久, 剛開始過得有點虛無飄渺, 但隨著收假日的逼近, 為自己設定的進度死線 (Deadline) 感愈來愈重, 身心也自動收到準備上班的訊號。
過去這一週, 多出了比需要上班的日子很多的時間, 農曆新年除了固定的陪伴家人, 相較於出遊, 這個年, 選擇了思考以及重整。
這段過程已經在前幾期分享部分, 而且持續的進化中。 創富週報是其中一環, 每一期我都會跟你分享過去一週我做了些什麼? 有什麼感觸? 提供資訊, 讓你可以閱讀完後立刻行動。
最近, 我從各種方向接觸了不同領域 「大師級」 的人物。 上課、 電子報轉入社團、 實體見面等, 這些是我過去不太做的事情。
以前的我是有點自負的, 總覺得自己就可以做到, 何必要追尋一個大師的腳步, 走別人走過的路, 不會創造出自己風格, 所以該自己走出來才對。
仔細拜讀過幾次大師的作品, 了解人格特質後, 我改變了這種想法。
我覺得應該走一遍大師級的人物走過的的路, 看看會在自己的身上, 產生什麼不同的化學變化。
剛好透過社團、 電子報的方式, 接觸到了三位大師:王永福 (福哥)、 于為暢 (暢哥) 跟黃國華 (總大)。
福哥: 寫下人生的 50 個夢想
2023 年到目前為止, 我做了許多不同的挑戰, 嘗試寫下 50 個夢想是其中一件。
回憶動機, 是從一封福哥的電子報 (點此訂閱加入) 開始。
每一期都在分享福哥自己的生活, 過去這一年他拿到了博士學位, 每每看到他邊擔任企業講師, 又同時在耕耘自己的論文, 那種隨時都能進入心流的狀態, 真的很令人羨慕。
從未認真坐下來思考過夢想這件事情的我, 看到信裡面的一段話:
大部分人遇到的問題, 是沒有勇氣把夢想或是目標寫下來!
真的有操作過, 你就會發現寫下50個夢想, 其實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的! 因為外在的夢想, 像是五子登科, 也不過只佔了五個, 其他像事業、 學位, 成就⋯這些也不過又佔了五個。 這表示你還有40個夢想要填滿。 當你的前面真的有萬能的天神, 想要實現你的夢想, 你卻連夢想是什麼? 都不清楚, 那不是很尷尬嗎? XD
過去, 面對心中浮現的夢想, 多數時間會有一股小小矛盾與衝突, 總覺得真的可以實現嗎?
從來, 都沒有想過把夢想好好地寫下來! 畢竟要面對內心的矛盾, 是需要鼓起勇氣的。 更遑論寫下 50 個夢想。
記得那一天, 我是專心地拿出了好幾張便條紙, 拿著一支筆, 邊寫邊想的花了一段時間, 快速寫下了 50 個希望、 想要完成的事情。
那個時間點, 除了一股想要完成不要被踢出社團的慾望外, 更多時間是咬著牙, 不斷面對自己真心想要的事情。
賺到一千萬? 不對, 我想要的目標是三億。
一百個訂閱戶? 不對, 我想要破千的付費訂閱。
開始接個案? 不對, 我想要有自己的工作室。
夢想很有趣, 總是一開始想得很小, 但其實內心卻有一個足夠大的渴望。 只是習慣上, 面對渴望是恐懼的, 才會需要拿出勇氣去寫下來, 甚至是一步一腳印地走進夢想。
寫完之後, 與其想著寫下來的沒有實現該如何是好, 我更知道, 夢想應該寫下來, 因為如果 「實現了」 該怎麼辦!?
暢哥: 2022 個人品牌大帝國
偷偷說, 剛開始認識暢哥的時候, 我並不是這麼認同, 因為習慣大企業的自己, 幾乎無法接受 「一人公司」 這個概念。
為了更了解自己是否想要經營個人品牌, 我去參加了平日班 ⟪個人品牌大帝國⟫ 實體課程。
第一次, 被乾貨砸到這麼爽。 用語粗俗了點, 但這的確是內心真實的想法。 以前只是覺得這是一個理想, 後來才發現原來早就有前進這個理想的公式。
完整的拆解了所有的可行的項目, 以及手把手的帶領, 讓有志建立個人品牌的內容創作者, 像獲利更靠近。
我是非常感謝暢哥的, 聽完他的課讓我回家後有好多代辦事項。 除了要完成滿滿的十項作業外, 重新檢視了自己的目標, 導正想要經營的個人品牌。
上一期創富週報已經講到, 我把網域修改個人品牌, 這一週將品牌定為 「身心易岩堂」 , 將會專注在身心康適與易學研究分享, 達到自我健康照護與成長。
品牌定位這段路大概走了半年, 每次總覺得差分分, 終於在上完一個實體課程後, 慢慢地開始收斂。 我覺得非常值得, 引用一句暢哥分享的話:
「個人品牌」 :世上唯一值得梭哈的事業!
這也是我寫在我的 50 個夢想之中的一項, 再度感受寫下夢想的重要性。
寫下來的夢想, 幫助我們更好的檢視, 有了個目標, 才能知道原來我已經在路上了。
在路上的自己不會徬徨, 因為前進會帶來即將完成的感覺。
總大: 利己之前必須作到利他
黃國華 (總大), 茶金小說的作者, 知名的財經與旅遊作家。
身在金融業, 有一部分的同溫層就是認識總大, 尤其是台股的投資人, 多少可能都聽過獵豹跟總大。 近年, 在既有的財經成就外, 也把自己的興趣旅遊跟小說創作, 拿出來服務讀者。
追蹤也一陣子, 疫情開啟許多可能性, 其中一個就是線上課程。 原本僅有實體開班的總大, 也開始與不同的講師合作線上課程, 也因此有了第一次的接觸。
隨著 ⟪茶金⟫ 小說問世, 電視劇上映等等, 也開始了品茶、 還有其他講師分享的品咖啡的選項, 面向更廣與多元。
深深被總大的人格特質吸引, 畢竟對一個衣食無虞的人來說, 繼續與他人分享與創造平台, 這也是我內心熱血想做的事情。 那一天在臉書看到一段話:
或許有人認為我很笨, 明明我可以獲取全部收益, 為什麼要將收益分給講師同事與茶農茶師呢? 兩個字, 因為利他!
個人與企業要能常久經營必須要有收益, 但工作夥伴與客戶讀者也必須要有額外收益, 因為講師們有收益, 他們會更認真的準備教材, 因為茶農有收益, 他們會更認真的種茶製茶, 因為讀者有額外的收益, 讀者們會越來越認同我與我的團隊。
要利己之前必須作到利他, 絕對切忌貪心地想要獨吞所有利益。
看似通俗的宇宙法則, 當有人的生命正在實踐的路上, 仍然會帶來許多衝擊。
剛好過年幾次的實體販售活動, 有機會跟總大聊一下旅遊, 被那種對於目標的明確, 進而發展出實踐之道感動著。
福哥、 暢哥、 總大三個人, 有許多共通點, 目前都是發揮個人品牌魅力的最佳典範。 而我最近深切體認到, 在想要前往的路上, 找到一個榜樣 (Role Model) 可以幫助我們省力。
當有一個人已經走在你設定的道路之上, 接近他、 了解他的哲學以及邏輯, 能夠省下不少時間。
例如福哥告訴我, 寫下夢想的重要性;暢哥提供了走向夢想的方法、 乾貨;總大將自已的人生歷練, 無私分享給大家。
只要他們持續的在路上前進, 就會有更多的方法提供我們選擇。 而當我們找到不只一個榜樣的時候, 我們就更多可以掌握著更多的可能性。
個人品牌或許就是這樣, 將自己的經歷變成一種模式, 然後提供給大家當作範本一樣參考。 這也是我這幾個月的摸索後, 真實想要打造給出來的生活或可以說成長型態。
希望創富週報每週跟你分享的內容, 會讓你覺得人生又多了一種可能。